留美学子深度访谈 | 看波士顿学院大一学长如何在政治科学中寻求哲学的真谛

三皮匠留学    在读学子故事    留美学子深度访谈 | 看波士顿学院大一学长如何在政治科学中寻求哲学的真谛

 

 

 

三皮匠·留美学子深度访谈·第二期

Triple & Interview

 

 

留美学子直播访谈专栏第二期,我们邀请到了正在波士顿学院读大一的倪学长(化名),他是如何在浪漫古堡中寻求哲学真谛的,一起来看看这期直播访谈回顾寻找答案吧。

 

(文章较长,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倪学长开场白 ✦

 INTRODUCE 

hello,大家好,我是小倪,现在在波士顿学院读大一,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叫作政治科学,我之所以会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波士顿大学的政治科学专业非常的哲学,甚至比很多的哲学系专业都要哲学。

 

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简称BC)位列2023 U.S.News 美国大学排名第36位,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一所天主教大学。

 

Boston College

 

01

波士顿的商学院

与哲学院

 

Q

我们访谈之前也了解了一下,网上有个对波士顿学院非常有意思的评价:在浪漫古堡中品味宗教哲学,在顶尖商学院里感受金融气息。这是不是代表了你们学校两个非常擅长的方面。

小倪:我觉得可以这样说吧,我本人是我们学校的文理学院的。首先关于我们学校的宗教气息,是因为我们学校是一个天主教的耶稣会学校,学校建筑都特别古典漂亮,从建筑上来说就有一个宗教的浪漫气息存在。

 

其次,对于在文理学院的学生来说,会有一个必修课,要求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两门神学课和两门哲学课。不过一般大一的学生都会上一门叫做perspective的课,它可以用一门课的时间去同时满足两个哲学课和两个神学课。所以说我们会看到BC会有非常多的人在double major,而且double major的学科一般都是经济和哲学,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可能来的时候都学的是经济,但是因为必须要修一门哲学,所以可能修完之后都会去double major哲学。

BC的商学院应该是很厉害,但是我不太了解,我对于它最直观的感受是BC商学院的学生确实和文理学院的学生有些不一样。

 

首先是在不一样的地方上课,虽然BC校园没有那么大,但确实是在不一样的建筑里面上课。如果你在BC里面看到穿着正装的人的话,那它大概率就会是商学院的人。所以说大家确实既可以在BC看到一个商学院的商界精英,然后又能同时看到一个具有神学气息的哲学家。

 

不过建筑真的很漂亮。还有一个点可以提一下,BC它的有一个大的钟楼,大家如果看BC的照片的话,一般都会放那一张钟楼作为照片。那个钟楼是每隔十五分钟就会敲一次,每到整点的时候,也会敲一个完整的旋律。

 

我为什么要特意提一下这个呢?是因为我真的认为这个钟楼比其它学校的钟楼更有艺术气息。大家如果去过哈佛的话,你会发现它那个钟楼敲钟的节奏特别快,大概是铛铛铛铛铛铛——就结束了。但是BC的钟声不急不慢啊,就是晃晃悠悠地一个一个音敲,可能敲完都要一两分钟了,所以整体给你一种古老神圣的感觉,余韵回响,绕梁不绝。

 

(BC的钟楼)

Q

你刚刚提到的钟楼平时有什么教学的用途吗?

小倪:那就是我们的教室,大家来BC会看到很多教堂,其实都是我们的教室,包括商学院的外表也是教堂,肉眼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

 

 

Boston College

 

02

波士顿地区高校的交通模式

 

Q

同样在波士顿,BC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的一些交通的情况,你也给大家做一些简单介绍吧。

小倪:我去过波士顿其它的学校,那么相比于其它的学校,BC它是偏向于郊区一点。但是它跟真正在郊区的学校也很不一样。

 

波士顿它有这样一个公共交通体系,它的地铁是在地上开的轨道,我们一般会叫它绿线,因为波士顿的地铁它是通过颜色来区分的。

 

绿线有四个终点站,其中一个终点站就是BC的主校区,所以说如果你在主校区要到市内的话,那么还是很方便的,到BU(波士顿大学)的话,大概要花二十到三十分钟,到市中心Chinatown那个位置就是三十到四十分钟。

(波士顿的绿线)

 

除了绿线之外的交通方式就是公交车。我们学校有两个校区:一个是法学院的校区,一个是主校区。有一些学生运气不太好,住在法学院,比如说我,那么它们就需要去坐BC的一个往返公交车。这个公交车的运营时间,周一到周五是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到凌晨两点结束。早上课程高峰期九点到十二点左右,它大概是每五分钟一班,然后在中午到下午,它大概是十五分钟一班,晚上八九点之后大概就是三十分钟左右一班。

 

除此之外,它还会有其它的巴士是通向市内的,有时候周末会有那种特殊的巴士可以让你去市内购物。然后还有另外一个一直在往返的巴士是提供给住在校外的学生通勤的。

 

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在这里对比一下波士顿地区其它学校的地理和交通。

Q

感觉你去的学校很多啊,你想对比谁?

小倪:是啊我跑得很多,因为地理位置很方便嘛,所以这也是BC的一个优势。在这里我说一下Wellesley——韦尔斯利学院,在文理学院排名里排名很靠前的一个很有名的女子学院。我也去它那里玩过几次,风景非常的好。我觉得是波士顿地区所有学校里面,唯一一个风景比BC好的,其它都会差一些。据我在Wellesley的朋友转述,Wellesley想要来市区的话,非常的麻烦,它离市区实在是太远了,所以说一般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坐校内的大巴,如果坐校内大巴,在周末它甚至还会收你的钱,但是在BC的巴士全都是免费的。第二个途径是打车,Uber和Lyft是美国常用的两个打车软件,那么它打一趟车大概就要二三十美刀左右,所以说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它的距离,三十美刀才能到BC来听课。所以说真的是会比较远。

 

那么相对而言更方便一些的就是BU和Emerson,比如说Emerson,它真的就是在城市里面,Emerson甚至就是一栋楼,坐拥在这个城市的中央,整个交通非常方便。Emerson既可以通到红线,又可以通到橘线,还可以通到绿线,而且步行基本上十分钟就可以直接到这些所有的路线。所以说Emerson是最方便的。BU会稍微差一点,但它也非常方便,BU对于红线和橘线没有那么的方便,但是它的门口就是绿线,所以它坐绿线去到其它线路非常快捷。

 

Harvard的话,它也是在城市的角落,但是它的交通也非常方便,毕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校。大概就是这样,所以BC的交通我觉得相对而言,虽然没有BU和Emerson方便,但是它依然能够满足我们的一些基本的需求,无论是周末要出去吃饭还是约见朋友,或者说是去其它学校听课都是比较方便的。

(波士顿地区大学分布图)

 

Boston College

 

03

墙与图书馆

 

Q

BC不同专业的男女生比例和中国学生的比例会有什么差别吗?

小倪:我这个专业肯定是没什么中国人的,因为我选的课都比较偏门:哲学、神学、政治科学,这个一看就不是中国人很多的课,所以我和中国学生的交际不是很多,就不好描述每个专业中国学生的配比。BC每届大概会有两百个左右的中国人,没有加州那么多,大部分都会修经济方面的学科,我还认识一个商学院的中国学生挺厉害的,可以拿全奖,他在食堂打工,我们打饭的时候会遇到。男女生比例我就没有关注过了,不过我看官网上给出的数据大概是一比一。

 

我们BC有个非常好玩的东西,有点类似于中国学校的表白墙,但它不是拿来表白的,它是答案墙,就是你可以在图书馆的墙上拿一张纸,用铅笔写一些内容,然后贴在墙上,过几天墙上就会贴一个回答在上面,那个墙的回答都非常风趣幽默,而且很智慧。如果大家来BC,一定要去参观一下,我也拍了很多有意思的照片。

 

Q

这个墙是在图书馆是吗?我看你们学校图书馆应该是很古老的一个建筑,而且被评了全美最美的图书馆,是这样吗?

小倪:这个评价我认可,今天为了聊BC我特意去了一下那个图书馆,说起来很蠢,就是我在这里快一年了,我都还没有去过那个图书馆,因为那个图书馆看外形,它就是个教堂,我没有认出来它是一个图书馆。所以昨天晚上还特意搜了一下这个图书馆在哪,然后今早去了一下。BU有不同的图书馆,那个图书馆叫做Bapst Art Library,很古老而且美轮美奂,我今天第一次去看,确实是被震惊到了,所以说有了这个非常的新鲜的感觉。

 

但是那个图书馆的坏处是周一到周五,只有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二点是开放的,周六到周日只有早上九点到下午的六点钟开放。但是我在图书馆会待得比较久,所以一般不会去那里。同时那个图书馆的空气流通没有那么好,所以会觉得有点闷,但是风景真的非常好看。

(Bapst Art Library)

除此之外,BC还有一个大部分学生都会去的,更大一点的一个 O’Neil Library,我好像还没有在官网上面看到过它的照片,它大概有五层楼高,里面有非常多的藏书,也有很多自习的地方,那个看起来的感觉就是一个现代的图书馆了。另外,它还有一个神学院的图书馆,这个神学院的图书馆在BC专门的神学校区。学习神学和想要把自己培养成神父和传道士它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说BC它会把这两个东西分开,然后自己有一个特殊的神学的校区。

 

我一般会在比较现代的那个图书馆,因为在那里你可以通宵,它是周日到周四全天二十四小时开放的,周五周六会在十点钟关门。总而言之,如果你对待在图书馆时间有更长的需求的话,一般去 O’Neil Library比较好。

 

 

Boston College

 

04

BC的校园与住宿

 

Q

 分享一下校园生活和住宿条件吧。

小倪:Okay,住宿就像我刚刚所说的,我们学校有两个校区,一个是法学院校区,一个是主校区。

 

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是,BC会把新生安排在法学院校区,对住在法学院的新生来说生活真的不是那么方便,我们需要坐巴士去到主校区上课,也就是说你每天要坐巴士上下学。

Q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小倪:如果不堵车的话,五分钟,堵车的话,十到十五分钟,都不会特别久,它折磨的点在于你有可能会错过一班车。如果是在晚上的话,真的要等特别久。还有在周末的时候,它大概也是半个小时才会有车。然后在节假日,就像我们之前有一个春假,那样的话就会一个小时才有一班车,所以它会让你的计划没有那么好安排,因为你有可能会错过车。而且那个车也有一点点随意,它可能会早开或晚开。

 

住宿方面,我现在住的是标准的美国宿舍吧,双人间,有一个比较高的床,一个书桌,有暖气但是没有空调,没有空调这个点我一定要吐槽一下,真的很热啊。而且暖气冬天开了虽然很暖和,但是会很干。所以说大家一定要买加湿器。

 

我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就是被暖气弄得嗓子很不舒服,很干,晚上睡前很干,早上醒来也很干,然后这样下去最坏的结局就是你的喉咙会发炎,然后感冒,然后状态差,最后变成恶性循环,非常非常难受,所以说加湿器非常重要。

 

在主校区的同学会稍微方便一点,但是据我了解,主校区虽然大部分的活动都会方便很多,但是它的一个缺点就是对于社恐来说人太多了。特别是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中国人,他这个人比较社恐,他住在一个中国人很多的宿舍里面,那些中国人又比较社牛,他住在里面就很痛苦,因为他没有一个足够的独处的空间,总是被他们拉着一起去干其它事情,所以说这可能是一个主校区的劣势。但是除了这一点之外,主校区各方面来说,无论是参加各种活动也好,早上上学也好,还是说去到其它地方也好,主校区都要方便很多。

 

大家如果要来申请BC的话,我有个小妙招可以不被分到法学院校区。

 

我也是今年才学到的,如果来申请BC的话,我偷偷告诉你们,在开学之前你可以申请某一些兴趣社团:比如说健康的生活、领导力诸如此类奇怪的素材,这些社团是和建筑绑定的,如果你申请了这个社团,那么你一定会住在那个建筑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在开学的时候申请社团绑定建筑来住到一个主校区的位置。

 

尽管它可能会有稍微热闹一点的环境,但是它的各个方面真的要方便很多。我们的法学院是有一个健身房的,但是那个健身房比较差,主校区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健身房。如果你住在主校区的话,去那里非常方便。像我现在住在法学院的话,我每天早上就需要提健身包上一天的课再去健身房,因为我跑完步要洗澡,洗完澡又要提着那个包去吃饭和去图书馆,最后晚上再提着包回宿舍,有点麻烦。但是在主校区的话,你完全可以上完课再回宿舍拿东西去健身房,整个体验会轻松很多。

 

食堂方面的话,BC它有几个食堂,在法学院有个食堂,据说是BC最好的食堂,但是我觉得没有那么好。在主校区大概有三个主要的食堂,其中有一个是晚上会开到十二点的,那个食堂晚上去的话,氛围会很轻松,它会放一些很不错的音乐,但是那个选择比较少,大部分是三明治那种拿了就走的食物。主校区比较好的吃正餐的食堂,是在一个叫lower campus地方,就是BC它分为上层区和下层区,上层区一般是上课的,下层区大概就是篮球场、橄榄球场、食堂、宿舍和健身房,它更多的是综合娱乐区,剧院也在下层区。

 

你可以在下层区的食堂吃到固定的食物,同时它会还会有一个每天轮换的食物,每天轮换的食物是最好吃的。固定的食物,一般就是汉堡薯条、米饭还有一个炸得很难吃的鸡胸肉,还有像是意大利面配上一些肉丸、腊肠,那些是一直都会有的。中间的区域的食物每天都会有变化,在一些节日,它会有一些特别的食物。比如说春节的时候,它就会有一些特别的食物,一般这种时候它的饭会很好吃。同时还有一个很好玩的点,如果是刚开学的话,食物会好吃很多,或者有校外人士要来的话,食堂也会好吃一点。

生活成本这个我一定要提一下,BC这个食堂还挺贵的,大家都在吐槽BC的食堂难吃,这点倒是见仁见智,但是大家都不会反对BC的食堂贵。

 

是这样的,如果你要买一个苹果,大概是一点五刀左右,水果很贵。如果你要买一瓶牛奶的话,它大概在两刀左右。我一般现在会把早餐的钱尽量控制在八刀左右,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吃一个三明治和两个鸡蛋,因为最近在锻炼身体嘛,所以需要有一些蛋白质摄入。

 

然后中餐和晚餐的浮动就会比较大了,如果你吃披萨的话,大概吃两块、三块就可以吃饱,那种披萨的话在十刀以内是最实惠的,坏处是它没有那么营养,所以在你吃完pizza之后,如果你下午要进行很多脑力运动的话,你会感觉精神不太好,所以还是要吃营养一点。它还会有一些饭、咖喱鸡肉之类的这种东西,一般会在十二刀左右。除此之外呢,它还会有一些你可以选择添加的选项,比如说你要不要多加一点肉,或者说你要不要多加一点西兰花,加西兰花很贵,就三四颗,它就要收你两美刀,所以说最后完全可以吃到二十二刀,平均下来,如果你像我这样吃的话,一天大概会在三十二刀左右。

 

Boston College

 

05

热爱哲学

但选择了政治科学

 

Q

我记得当时申请的时候,我们都经历了很多家庭的一些讨论啊,尤其是未来就业方面的讨论。你上大学之后,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有一些变化了吗?或者说高中和大学对哲学这个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小倪: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想想要从哪里开始说。我上高中的时候,自然是一直都很想读哲学的,其实这个目标一直都没有变过,虽然有可能被反驳过,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改变,甚至没有被动摇过。

 

我当时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我碰巧在参加广东的一次线下的哲学讲座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对于美国的哲学界非常了解的老师,同时他也大概了解我的兴趣,还有对于哲学的热情,他当时给我推荐的就是波士顿学院的政治系。

 

我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也很疑惑,我喜欢哲学,为什么要去政治科学系,而不是去哲学系?但是我相信那个老师,因为那个老师确实很了解我,同时他也很了解美国的学界,所以说当时选择BC的政治系,其实是一个非常赌博的行为。

 

因为按照我们正常的认知来说,学哲学肯定要去哲学系是吧,但是让我选政治系就会有一些不确定成分在里面,但是我愿意为这个事情去赌一次,而且实在不行,我可以转专业嘛。而且理论上来说,BC的政治系它其实会比哲学系难申请一点,因为它真的是一个很强的部门,我之后会具体谈。

 

我在高中最最害怕的一个事情就是我到大学来需要上水课,因为哲学这个课程我已经见识到一些水课是怎么水的了,尽管他是哲学老师,或者甚至是很有名的哲学教授,但是他讲的内容,如果你读过一些书,就会知道真的没有那么深入,所以说我在上大学之前,最害怕的就是上水课。来到BC之后,我真的很震惊。我第一个学期包括这学期上的课程,质量都非常的好,我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能上到这么好的课。

 

但是我确实还是上到了水课,在哪里呢?在哲学系和神学系。而且这个体验不只是我的体验,Wellesley的哲学系也是水课,我有一个微信里的朋友,她本来想在大学学哲学的,结果看了一圈Wellesley里的哲学课,说那这个课我我还是不要上了,我干脆去学希腊语吧,毕业以后再来BC读个硕。所以说我认为现在的大学哲学系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那么专注于文本本身了,而更多的会被一些社会的主流影响。

 

这个可能有一些反我们的常识和直觉,因为我们想哲学系本身就是一个反思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社会主流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认真思考的地方。但是根据我在哲学系上课的体验来说,它真的很水,而且很受到社会主流的影响,大家研究都是很现代的哲学。而且他们对于很多哲学家的经典著作,我觉得他们的了解都是不够深入的。为什么单凭我就能说这个话了?你就可以想象这个哲学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部门了。

 

那么相对而言,BC的政治系,不一定是其它学校的政治系,它对于哲学反而会更加的认真。这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家,在芝加哥政治系教书,他教出了非常多的好学生,这些好学生之后到了美国的各个大学里面再去教出另外一批学生来。那么这就意味着,在某一些大学的政治系甚至是历史系都会有一些反而对于哲学有着非常认真,非常严肃,而且有很深入的研究的人。

 

我相信这不是在BC的一个现状,我在哈佛旁听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朋友,他现在在哈佛读博,他跟我说,他的本科学位也是历史,但是他实际读的是哲学。为什么呢?因为在哥伦比亚,它的那个哲学系现在怎么说呢,有一套自己的玩法,如果你不是那一套玩法的话,一定程度上你就会被排斥。那么,反而一些认真思考,然后认真教书,认真读书的人需要去到其它的部门,那么,这些人一般会去历史系,政治科学系之类的,这大概是现状。

 

Boston College

 

06

BC智慧的教授们

 
 

小倪:这里我要稍微介绍一下给我上课的老师们,他们真的是非常的让人惊讶。我上学期上了五门课,一门是古希腊语,一门是一个所有本科生都要上的一个写作的核心课程,一门是政治理论,一门是卢梭的哲学,然后还有一门是圣经的旧约的介绍。

 

那么在这几门课里面,卢梭课程的那个老师,上学期是他最后一学期教书,他就是那种把一生都献给了一个哲学家的人,他是英文版的卢梭的选集的主编和译者,同时他也写了两本非常有趣的书,有一本书正在翻译。他整个人非常的智慧,冷静,条理清晰,如果你问他一个问题的话,它会非常准确地提及卢梭在什么地方是怎么说的,以此来非常精准的回答你的那个问题,你能在他那里得到东西的多少取决于你问问题的深度。

 

我要提到一个他让我觉得非常有智慧的行为,在他毕业退休的最后一年,他想把他办公室里的很多书留给学生,但是他不能直接送,因为有的老师在退休的时候直接送学生书,会出现学生把不需要的书转售的情况。

 

那么我们这个老师今年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行为呢?他让学生用钱来买那些书,软皮书两刀,硬皮书五刀,非常好玩的是,如果你买了五本软皮书的话,那第六本可以免费,如果你买了五本硬皮书的话,那第六本,也可以免费。在最后一周的时候,他又把价格降到了软皮书一刀,硬皮书两刀,最后又有很多人去买。这个教授的智慧就在于他清楚学生的欲望,同时,又能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段帮助学生达到目的,这是我很敬佩他的一点。

 

 

另外一个老师,是政治系的政治理论课的老师,这个老师非常让我钦佩,首先他讲课讲得非常好。因为我在高中有社团讲课的经历,你自己讲过太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怎么样的课是好课了。无论是在语气停顿,音节的抑扬顿挫,整个课堂的逻辑,还有和跟学生的互动,这些都是非常能看出来一个老师的功底的,那么那个老师他在所有的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而且他坚持健身所以身材也很好,非常壮实,应该可以一拳轻松把我打死。这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同时自己也有很好的学术成就,每年会有很密集的图书翻译。而且他身体很健康,五十多岁了看起来只有三十多,我今年会去健身,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位老师的影响。

 

 

Boston College

 

07

哲学即是爱智慧

 

Q

说到哲学,这些年来很多出去学哲学的同学,可能出去之后就都不读哲学了,你好像是我认识的一直在坚持并且非常热爱和钻研这个学科的一个同学。从更大众和普世的角度,跟我们分享一下,到底你觉得哲学是什么?

小倪:我不一定能给出一个非常好的回答,但我可以尝试给出一个好的回答。

 

大家可能听到过这个哲学这个词是philosophy,这个词其实是两个希腊语词汇philo和sophia组在一起,Philo是一个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所以说它最表面也最简单的意思,就是爱智慧。

 

爱智慧当然包含一种对于智慧的追求,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那我们可能也会追求一个人是吧?那么爱智慧也意味着我们也会尽量尝试去追求智慧。

 

那么我们要怎样追求智慧呢?我认为一个哲学的方式就是去不断的探寻,不断的去追问。比如说一次次提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那么到最后我们有可能会获得一种对事情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局限,从而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的谨慎,因为我们并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有的只是对智慧的热爱,对于知识的探寻,而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有绝对的知识。

 

所以说,我认为一个哲学家,就像苏格拉底说的,他最直接认识到的是自己的无知和对智慧深刻的热爱。苏格拉底是这样形容的,哲学它是一种疯狂,它是一种被求知的渴望抓住的感觉,它会让你不断的去求知,而这样一个求知对你而言成为了最快乐的一个事情,而你想不断地求知,不断地去追问,不断地去尝试获得智慧。这样的一个生活的状态,这样一种不断追寻智慧的生活,对我而言就是哲学的一个样式。

 

不过我要再想想,因为这个确实不是一个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而且我之所以要如此谨慎的回答这个问题,也和您刚刚提到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学哲学,但是去了国外学了哲学,看到了哲学系的哲学之后就转专业的这个问题有关。

 

就像我刚刚说的,哲学是对一种问题的探寻,它是一种不断的追问,它是一种对自己的无知,对自己的局限的认知,从而它会变得更加的谨慎,但是我们会看到现在的哲学系,它真的不太哲学。

 

第一哲学是追问,现在的哲学系他们会追问,但是他们会在某一个点停下来,然后用那个点去批判其它的点。

 

第二哲学体现是追求智慧最深刻的体会到的是自身的无知和局限性。但是你会发现,现在的哲学系反而有一股奇怪的骄傲在里面,好像我这个研究哲学就是高人一等,当然不一定直接是那个意思,但是会有一点点那种感觉。

 

第三哲学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同时渴望知识,生活上会表现出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所有事情,所以我要非常谨慎的去面对每一个事情。但是现在的哲学是哲学系,它更喜欢评判对错,而不是把大家拉回来说,哎,稍等,我们先看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从某一个没有那么可靠的观点开始就反驳,然后反而比政治系更参与到一些社会事件里面。

 

所以说我觉得这三点会让真的喜欢哲学的人非常的伤心,因为这个和柏拉图的哲学是不一样,这个和读书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一些真正的哲学家所体现出来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在哲学系学习哲学,反而是一件让他们感到寒心的事情,反观政治系,政治系的好处是它有对于哲学的反思。就像我们在就像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的那个问题一样,学这些有什么用是吧?政治系真的会很深刻的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例子,具体的冲突。然后从这样一个具体的冲突之中再深入讨论的话反而会有一些贴近我们的生活,又能做到不断地求知,不断地走到问题深处。同时因为他们是有政治经验的,所以知道在生活中保持小心谨慎是一件多么必要的事情。

 

我问过政治系很多位老师,他们甚至不会自称为哲学家,他们会说,我只是哲学家的学生。他们的态度是:我知道自己跟哲学家比还很差,同时我也知道哲学家那里有一些可贵的东西值得我去学习,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我们一起坐下来,打开这个书,看一下这个哲学家到底说什么。就像我们这个老师在上节课跟我们说的是,我需要你们去做的是暂时和一个伟大的大脑住在一起,让它来教会一点东西,这句话让我非常的触动。

 

Boston College

 

08

人工智能对于

人们生活的影响

 

Q

想问你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你们学哲学的人怎么看待AI,比如Chatgpt,和Midjourney?因为其实现在大家在争议说它到底会不会让一些职业消失,或者触及到法律和伦理的边界,你们这些学哲学的人,或者这个圈子对这个事情有研究或者是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吗?

小倪:我自己没有太多的研究,不过我可以说一些我自己的想法,但是大家要知道可能会很不准确的同时有一定的误导性。

 

我现在的想法是,首先AI最明显的一个事情就是它会先淘汰掉社会上的某些偏向专业化、工具性的职业。现代社会它的运行逻辑其实就是培养出一些专业化的人才,然后这些专业化的人才就像是一个一个零件一样被安排到一个系统上,去工作,然后生活,最后死掉。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和古代的生活是非常不一样的,古代的生活,人们更多的是生活在一个完整的系统里面,比如说像是中国古代,我们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天地之中,然后会今年生活在一个庚子年、壬寅年之类的年份,这样一个年份在整个的自然中是一个怎样的位置,然后我们要怎样在这样一个整体之中去安顿自己。

 

如果我们去看希腊的话,它的古代也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古代对于古代人的生活,是他理解整个整体是怎么运作的,所以他知道可以怎样在整体之中安顿自己。但是我们去观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话,我们会发现,大部分人无论是因为教育也好,还是因为整个社会结构的指向也好,他们的生活并不像古代人一样,把自己安置在一个对于整体的理解中,而更像是把自己安排在一个具体的工作当中。

 

举个例子,甚至大家去看一些现在的寺庙,里面的生活可能就是每天敲敲钟念念经,吃饭睡觉,一生就可以这样度过。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它有一个很强的目标指向,我们需要去升学工作,然后去做一个工程师也好,或者去做一个其它的职业也好,我们都会把自己理解为某一个职业中的人,而缺乏对于整个系统的认知。

 

我们现在想这样一个事情,如果说中国或者说世界其它国家,很多人一下失业了的话,那它们能去干什么?除去他们在社会上具体的经济能力之外,他们的心理状态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安置。因为他们之前对于自己的理解就是我这一生一直做一个职业,某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以此换来一些回报,得到一些工资,再通过这个报酬去稍微享受生活,吃住升级一下,然后再买一些车、房。

 

那么假定现在我不能够作为某一个流水线上的特定的工人位置去生活的话,那么,我应该如何再来理解我的生活呢?之前我一直都是生活在一个相对较明确的系统里面的,那个系统给我的承诺就是我做这件事情得到回报,然后我拿到这个回报再去做一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现在这个社会突然告诉你,这个承诺作废,你不能再作为一个特定工人去生活,你已经被替代了,那么他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愿景被打破了。

 

那么,人们要如何再去安置自己呢?因为我们会看到大家现在的精神状态都没有那么的正常,一定程度上整个社会还能够维持稳定,就是因为大家手上都有很具体的忙的事情。如果这个很具体的忙的事情一下子没有了的话,大家平常可能是工作日过完后,周末的时候会感觉很空虚,但是下一周又开始工作,所以我可以暂时沉浸到工作里面去,不考虑这些事情。大家基本上现在是这样一个循环在走,甚至很多大学生,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这样的。

 

那么如果有一天这样一个循环被打破了,你不能通过忙碌来说服自己不去想一些其它事情的话,那么我们要如何来安置自己的精神?

 

Boston College

 

09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Q

对未来要出来留学的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小倪:第一点就是我觉得要重视在高中阶段的积累。我们看到很多哲学家,他在青年的时候就对哲学有很深入的理解,而且读了很多书。那么如果我以后要尝试成为那样一个程度的哲学家的话,那么我一定需要在高中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思考,这些思考就建立在我对于很多的文本的阅读之上,特别是高中时期读过的经典的文本,对我非常有帮助。这些书包含柏拉图的一系列对话录,同时还有圣经,我来这边上学之后,体会真的非常强烈。因为你对于这两本书有一定见解的话,很多时候你就能和其他很厉害的人聊到一些很多的东西了。

 

高中我在做的是尽量去自己读书,然后自己思考。那么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的信息依然有限,我能接触到的只能是中文的哲学书或者是圣经之类的。高中的时候会有人跟我说啊,你这个怎么不去读英文呢?不去读这个原典?可是我要读我想读的书的原典,我需要的不是英文,我需要的是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法语这些,所以很难在高中的时候读到原典。

 

 

这就导致了我需要读很多的中文书,同时我能花在英文书和学习英文上的机会就更少了。在大学里面,如果我的英文可以再好一些的话,生活还有学习方面确实可以更加的有效率。但是让我庆幸的点是我现在之所以能认识这么多人,能上很难的课,甚至是让一些老师比较喜欢我,原因就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自己去读了很多这些很重要的书。

 

在此我能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就是,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的同时想学英语的话,我可以推荐你们比较好的英文译本,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你们在读哲学的同时学英文,这样的话在大学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情况。但是当时那个情况我觉得我能做出的确实是我自己这个笨笨的脑袋,能想到最好的选择,呃如果让我再来一次的话,我可能还是会那样选。

 

第二个建议是大家在进到大学之后会有一个事情要做,就是选舍友。这个是我做的很失败的一件事情,所以一定要告诉大家我学的经验。大家一般会怎么找室友呢?大部分情况下是看这个中国的学生群,寻找和自己兴趣重合的人。这其实不一定是个很恰当的方法,因为兴趣重合的人可以基于很多不同的理由喜欢同一个事情。就像我以为喜欢政治科学的都是同类人,但结果完全不是就非常痛苦。所以说大家选室友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如果你要选一个中国室友的话,最好是能在中国的时候就约出来见一下面,见面了感觉不合适就可以赶紧换。

 

实在不行的话,我的建议是能申请单人间当然是最好的,大家可能会听到某一些人跟你们说,舍友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宿舍是社交很严重的一部分,所以尽量不要选单人间,要选人多一点房间,千万不要采纳这种说法。因为宿舍是一个你休息的地方,你平常上完课后是处于一个精力消耗殆尽的状态,这时候你至少需要有一个可以让你稳定回复能量的地方。而且大学里面有很多社交的机会,你不一定要在宿舍里面社交。宿舍更多的是给大家一个休息的场合,你能遇到一个合适的舍友,那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第三点是学期开始和学期中如何把握节奏。刚开学的那段时间一般是最有空闲的,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忙,所以这一段时间我非常建议大家尽量探索一下学校,同时想一下要怎么规划这个学期。像我的上一学期,哪怕我学期中途想要开始去跑步,去健身,但是你的精力真的是已经没有能力去考虑额外的安排了,我建议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要迅速的去调整和思考,还有去探索事情,因为你在学期中真的会越来越忙。

 

关于学期中期,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不一样,中国大学可能是期末的时候非常忙,中间就稍微没有那么忙,但是美国大学不一样,美国大学它有很多假,比如说春假,复活节假期,圣诞节假期。老师们一般会把paper和考试都安排在这种长的假期之前,所以美国大学和我们正常理解的学习节奏有点不太一样,它更像是波浪式的,放假之前给你上点压力,然后放假休息,对应的学习强度也是波浪式的,而不是开头轻松,最后才比较忙。

 

第四点是探索城市的部分不要放在学期中忙的那一段来做,因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它其实是给你留有足够的空闲时间的,这些我觉得是可以放在长假去做的,而且你可以和其它学校或者本校的朋友一起。

 

参加了一个好的活动,它给你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因为波士顿其实就是一个圈子,人就这么多,如果你能够认识其中一个人的话,然后开始不断参加他们的活动,你会逐渐把所有人都认识,然后他们就会带你去参加更多的活动。所以说参加讲座这样一个形式的社交,对我而言是能够获得最多的资源和朋友的。举一个非常近的例子,我上周六下午去参加了一个在哈佛附近的讲座,通过这样一个讲座我才发现哈佛有这样一个读书会是在校外的,每周都有活动。

 

还有一个潜在的社交场所是健身房,我一开始去健身房的目的,除了向那个老师学习他的生活方式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我想偶遇那个老师,然后我真的偶遇他了,一般在这种场合碰到你没有料想到会碰到的人,你们之间的关系会更亲近。

 

如果大家感觉压力大的话,可以去听一下BC的天主教弥散音乐会,音乐非常好听,而且他们也不会向你传教,你就坐在那听歌就好了,这也是一个天主教学校的特定活动。而且学校内会有很多的演出,无论是戏剧类还是音乐类,有些质量会非常好。BC的合唱团质量真的很高,我上次听合唱把我狠狠的震撼到,我觉得它质量高的理由是因为BC是一个天主教学校,教堂每一周都有唱诗班的需求,所以有非常多练习的机会,也就可以不断的进步,所以它质量真的会非常高,而且那个指挥也很厉害。参加这种活动的好处一是可以放松,二是可以遇到朋友。

 

最后还有一点我想稍微提一下啊,就是根据我有限的经验,至少是在波士顿周边的学校的经验来看,结合一些网站看到的帖子,一个好的大学里面依然有可能会有很糟糕的人,所以说大家还是要稍有防备,不要认为到了一个好学校之后,周围的人都是可以信赖的,还是要仔细辨别,不然的话真的会很难受。而且大家也不要非常的抱有在大学里面交到非常多好朋友的期望,虽然美国大学的申请已经非常的全面了,但是要完全看清楚一个人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那么这期访谈内容就到这里啦~看了倪学长这么一期具有浓厚哲学人文气息的访谈,小皮匠也不禁陷入哲思,开始思考起人生的意义······

 

与此同时,三皮匠的直播访谈栏目也已经举办7期了,里面囊括了美国东部、西部,五大湖地区和南部就读的各种学子的一些体验。感兴趣的学子家长们可以去预约下期直播,同时也能观看直播回放。

 

 

 

 

 
 

 

 

 

👇点击图片, 查看完整学子采访

 

 

2023年4月20日 14:09
浏览量:0
收藏